1. 麦克风参数设置
-
麦克风增益(Mic Gain):根据麦克风灵敏度调整,通常为 0dB 到 +20dB。
-
麦克风均衡(Mic EQ):
-
低频(Low Frequency):80Hz-150Hz,提升低频厚度,建议 +3dB 到 +6dB。
-
中频(Mid Frequency):500Hz-2kHz,提升人声清晰度,建议 +2dB 到 +4dB。
-
高频(High Frequency):8kHz-12kHz,提升明亮度,建议 +3dB 到 +5dB。
-
-
麦克风混响(Mic Reverb):
-
混响时间(Reverb Time):1.5s-2.5s,根据房间大小调整。
-
混响深度(Reverb Depth):20%-40%,避免过多混响导致声音浑浊。
-
-
麦克风回声(Mic Echo):
-
回声延迟(Echo Delay):200ms-400ms,适合大多数场景。
-
回声反馈(Echo Feedback):30%-50%,避免回声过多。
-
2. 音乐参数设置
-
音乐均衡(Music EQ):
-
低频(Low Frequency):60Hz-120Hz,提升低音力度,建议 +3dB 到 +6dB。
-
中频(Mid Frequency):500Hz-2kHz,提升人声与音乐的融合度,建议 +2dB 到 +4dB。
-
高频(High Frequency):10kHz-15kHz,提升音乐细节,建议 +3dB 到 +5dB。
-
-
音乐音量(Music Volume):根据实际需求调整,通常与麦克风音量保持平衡。
3. 效果器参数设置
-
混响效果(Reverb Effect):
-
预延迟(Pre-Delay):20ms-50ms,避免人声与混响重叠。
-
混响密度(Reverb Density):中等密度,适合卡拉OK场景。
-
-
回声效果(Echo Effect):
-
回声次数(Echo Repeat):3-5次,避免过多回声干扰。
-
回声衰减(Echo Decay):逐渐衰减,保持自然。
-
4. 输出参数设置
-
主输出音量(Master Volume):根据场地大小调整,避免音量过大或过小。
-
左右声道平衡(Balance):确保左右声道音量一致。
-
限幅器(Limiter):启用限幅器,防止音量过大导致失真,阈值设置为 -3dB 到 -6dB。
5. 房间声学补偿
-
低频衰减(Low Cut):如果房间低频共振明显,可以设置低频衰减(如60Hz以下)。
-
高频衰减(High Cut):如果高频刺耳,可以适当衰减(如12kHz以上)。
6. 保存与测试
-
调试完成后,保存参数并测试实际效果。根据演唱者的反馈,微调麦克风音量、混响和回声参数。
示例参数设置
参数 | 建议值 |
---|---|
麦克风增益 | +10dB |
麦克风低频 | 100Hz, +4dB |
麦克风中频 | 1kHz, +3dB |
麦克风高频 | 10kHz, +4dB |
混响时间 | 2.0s |
混响深度 | 30% |
回声延迟 | 300ms |
回声反馈 | 40% |
音乐低频 | 80Hz, +5dB |
音乐中频 | 1kHz, +3dB |
音乐高频 | 12kHz, +4dB |
主输出音量 | 根据场地调整 |
限幅器阈值 | -5dB |
暂无评论内容